在永續發展浪潮下,國際間相繼投入發展可以評估永續發展的工具或指標,冀望藉此可以真實且合理反映出生態環境並有效地分析資源耗損情形,以及探索不同環境衝擊種類間關係。其中,Wackernagel and Rees於1990年代所提出之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s, EF),透過土地面積實際呈現環境負荷之程度,以簡明而綜合的量化指標已被廣泛引入各個領域的永續發展研究。就旅遊生態足跡之研究文獻,Wackernagel and Yount (2000)首先完成對國際旅遊業生態足跡之初步分析,提出旅遊生態足跡佔全球生態足跡的10%;Hunter(2002)首先提出旅客生態足跡概念、分類以及該方法在旅遊永續發展中之應用;Johnson(2003)應用生態足跡,分析和比較加拿大安大略湖旅遊業生態資源的使用情況;Bagliani et al. (2004)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義大利威尼斯省旅遊活動對當地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Chambers and Child(2005)計算英格蘭西部地區的旅遊生態足跡;Pattersona et al. (2007)透過計算義大利錫耶納(Siena)旅遊生態足跡與當地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差距,作為環境管理改進之指標。
綜上所述,本研究應用Wackernagel and Rees(1996)對生態足跡之估算方法,對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旅遊區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量作估算。研究結果顯示,旅遊區人均生態足跡為4.180hm2,生態承載量為1.803hm2,生態佔用率為2.318。透過與國際上生態環境較佳且旅遊業較發達的典型國家生態佔用率平均水準相較,以及利用生態佔用平均值比較法及黃金分割法,判定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生態品質水準偏差,生態利用處於不適宜範圍,此說明陽明山國家公園在旅遊規模擴大後的生態佔用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壓力已超出生態承載量範圍,旅遊區發展是悖離永續發展。近來生態旅遊發展與經營,的確給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帶來過重負荷的事實,若不思索其對應改善之適當作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將難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