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unversity:Item 310904400/607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94286/110023 (86%)
造訪人次 : 21698779      線上人數 : 8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asiair.asia.edu.tw/ir/handle/310904400/6079


    題名: 空間再生產的想像、符號消費與臺灣老街
    作者: 羅敏儀;簡博秀
    貢獻者: 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關鍵詞: 空間再生產;符號消費;中產階級;老街與深坑
    日期: 2006-05-01
    上傳時間: 2009-12-15 01:22:04 (UTC+0)
    出版者: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摘要: 「遊(逛)老街」成為台灣當前熱門的觀光旅遊與消費現象,懷舊的空間氛圍、旅遊和
    消費動機更是「老街」不斷被突顯的空間意象。就如Lefebvre 所說,空間是一種社會關
    係的生產,空間裡瀰漫著社會關係;它不僅被社會關係支持,也生產社會關係和被社會
    關係所生產。因此老街空間的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space)並不是一種孤立的地景現
    象,而是架構在台灣特殊的政經結構與文化認同所形塑而成的社會關係中,這使得臺灣
    的老街形成一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與空間想像所交織的空間,而透過這個空間的轉換,
    於是成為現今臺灣地方發展和文化產業共同結合的空間消費模式。
    台灣老街空間可謂是台灣解嚴後特殊社經結構下之產物,解嚴後國家角色的再結構、
    本土化認同之確立、社區總體營造理念之提出與相關計畫之推動、國民旅遊風潮之形
    成、國內休閒旅遊與消費型態之轉變以及懷舊氛圍瀰漫等大環境條件,使得「老街」成
    為近十年來台灣新興且蓬勃發展的地景現象。其中戰後嬰兒潮(baby boom)所生成的中
    產階級與都市工業化(urban industrialization)所形塑的地方疏離,以及衍生的文化優勢、
    環境與親子關係之價值觀與集體行為,使得台灣的老街現象如雨後春筍般地急速發展,
    逐漸地在臺灣的休間產業和市場中佔有絕對的重要地位。特別的是,觀光資本化與商品
    化邏輯主導台灣老街之空間構成元素及其功能與內涵,成為臺灣老街主要的二個空間特
    徵,同時新舊元素共同形塑出老街世襲(heritage)與懷舊的空間氛圍,則強烈地回應了消
    費者「懷舊符號消費」之需求。
    關聯: 2006年海峽兩岸休閒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05-01~02
    顯示於類別:[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ASIA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