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94286/110023 (86%)
Visitors : 21710683      Online Users : 4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asiair.asia.edu.tw/ir/handle/310904400/1429


    Title: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調控蛋白FleQ功能之探討
    The study of regulatory protein FleQ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Authors: 楊淑惠
    Contributors: 生物資訊學系碩士班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10-12 10:34:30 (UTC+0)
    Publisher: 亞洲大學
    Abstract: 所有生物體都會對外在環境的變化產生反應,細菌為了要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變化,發展出多種不同的因應方法。 利用不同的 sigma factors 調節不同的基因即為方法之一。 而 54 是 rpoN 基因的產物,其調節的基因包含碳源及氮源的利用、鞭毛及纖毛的形成、致病性、RNA 的修飾、以及趨化性等等。 在已完成定序的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簡稱XCC) 之基因體中,發現含有兩套 rpoN 基因,它們分別調控不同的基因。 受 RpoN 調控的基因進行轉錄時,需 NtrC-like activator (也稱為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EBP) 一起參與,才會使轉錄開始進行。 藉由類似真核生物之磷酸化與去磷酸化的機制,而使 EBP 的活化。
    藉由與 sigma 54作用之區域序列 (Pfam PF00158) 比對,發現在XCC33913 與 XC17 中,分別有八個及九個 EBPs。 FleQ 為其中之一,其位於 rpoN2 之下游,而 rpoN2 為鞭毛合成所必需的。 在 Pseudomonas aeruginosa 中, FleQ 會與 RpoN 一起調節鞭毛基因的表現。 為瞭解 FleQ 在 XCC 中所扮演的角色,則利用 insertional mutation方法,取得 XC17 的 FleQ 突變株。 此突變株不具有鞭毛與運動性,但並不影響感染力與在營養或基本培養液的生長狀況。 利用 promoter-probing 方式來說明 fleQ 會調節受 RpoN 調控的基因。 由此結果發現,FleQ 正調控鞭毛基因 (fliE, fliL, fliQ, flgB, flgG and flhF) 的表現,而這些鞭毛基因也受 rpoN2 所調控。 而破壞 fleQ 的功能後,並沒有影響受 rpoN1 調控之基因的表現,如 pilF (產物為纖毛合成蛋白), pilA1 (產物為纖毛合成蛋白), nasA (產物為運送硝酸鹽), prpB (產物為丙酮烯醇磷酸轉位酶) 及 glnA (產物為麩醯胺酸合成酶)。
    利用生物資訊方法預測 FleQ 可能的結合位置。 發現每一個被分析的 rpoN 啟動子上游都擁有一特殊的序列,包括一個富含 GC 的區域,上下游分別為 oligo A 與 oligo T。 將位於 fliE 啟動子的這個區域破壞後,會使此啟動子失去活性。 這些結果顯示,這些區域可能參與 FleQ 的活化作用。
    Appears in Collections:[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 ] 博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513View/Open


    All items in ASIA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