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unversity:Item 310904400/110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94286/110023 (86%)
造訪人次 : 21659189      線上人數 : 5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asiair.asia.edu.tw/ir/handle/310904400/1109


    題名: 量子波共振手法於疼痛症狀之應用研究
    A Pilot Study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Quantum Wave Resonance in Human Pain and Disorder
    作者: 邵軒琳
    貢獻者: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10-12 09:27:20 (UTC+0)
    出版者: 亞洲大學
    摘要: 疼痛是年長者身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其中肌肉骨骼系統傷害所造成的關節疼痛更是普遍。長期忽略疼痛的話將會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例如活動功能降低及生活品質變差,甚至造成失能的現象。疼痛在某些退化性的疾病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消失的症狀,所以相對而言症狀的控制便顯得相當重要。如何改善症狀,進而避免因疼痛造成功能上的退化及受限,這是一個相當值得探討的面向。

    對於此,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手法沒有侵入性、簡單易學,在臨床上可以實際運用。且由物理治療實務經驗也得知,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手法確實對於改善一般性疼痛皆有明顯的效果。爰此,本研究是站在長期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嘗試以安養機構住民疼痛改善情況的實證研究及物理與醫療儀器探討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的效應。所採用的儀器除傳統的神經傳導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檢測儀之外,尚有克里安照相(Kirlian photography)配合空間二維傅立葉轉換(2D spatial Fourier transform)以及微細能量分析儀(subtle energy analyzer, SEA)。

    研究結果顯示在神經傳導速度檢查中,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手法介入後動作電位振幅出現明顯的變化。克里安照片在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介入後則是出現明顯的光暈變大的情形,經加強對比之二維傅立葉轉換的情形也出現一些規律性,而微細電流則出現AC訊號在量子波共振手法介入後振幅變大,經傅立葉轉換後60Hz訊號出現明顯變化。在安養機構住民的方面,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介入之後疼痛情況獲得減緩。在48位個案中,其中24位接受了量子波共振(quantum wave resonance)者有 14位的疼痛症狀獲得改善,10位則沒有差別。而對照組24位個案中,有13位的疼痛症狀獲得改善,11位則沒有差別。但是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疼痛改善的情況在統計上並不顯著。
    顯示於類別:[長期照護組]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51檢視/開啟


    在ASIA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