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unversity:Item 310904400/1077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94286/110023 (86%)
Visitors : 21654260      Online Users : 6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asiair.asia.edu.tw/ir/handle/310904400/107724


    Title: 「心象攝影」創作研究
    Authors: 曾敏雄
    Contributors: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Keywords: 攝影;心象攝影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9-15 06:34:41 (UTC+0)
    Publisher: 亞洲大學
    Abstract: 本研究將依文獻分析法、作品解構與實務創作三種方式作為主要的研究討論,文獻探討聚焦在南懷瑾,余蓮,王邦雄與何乏筆的文本中對於老子的《道德 經》第三十五章〈執大象〉中的「淡」可解讀為幾種類別;以及沙特,卡繆「存 在主義」中對於「荒謬」的討論;界定何謂「心象攝影」的定義,依此從文獻中 歸納出重點後,本研究再依這些重點探討「平淡美學」「存在主義」「心象攝影」 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何。
    作品解構提出了阿巴斯、植田正治、張照堂、柯錫杰、郭英聲與陳順築六位 攝影家作品,討論這些作品的特質與不同形式的「淡」以及「存在主義」之間的 關係為何?
    本研究並將重新討論本研究者以往「心象攝影」作品的脈絡,並再依「心象 攝影」歸納後的重點重新整理創作一批新的作品。
    最後,本研究得到的心得如下:
    一、對創造者而言「象」不僅只是「形體」、「形象」,也不只是外在「可見之象」,而是超越了肉眼所見,經由內心的思考,並與外在景物之間相互尊重的「對話」,形成具體性的創作呈現。
    二、攝影並非一定得要去到哪裡?面對什麼對象?或是心中有什麼題材才能進行創作,「平淡美學」中的一個類別「無用之用」與「存在主義」所講的「當下」,都是在鼓勵攝影創作者「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創作。
    三、「心象攝影」是透過事物的外貌,彰顯出作者內心的感受進而形成一種新的 視覺思考,有時是很難用文字去精準描述的,或許正如東晉陶淵明在其《飲酒》最後的一段所寫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heses & dissertation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92View/Open


    All items in ASIA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