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94286/110023 (86%)
Visitors : 21652221      Online Users : 8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asiair.asia.edu.tw/ir/handle/310904400/107722


    Title: 清朝李漁在出版產業智慧財產權之研究
    Authors: 傅俐甄
    Contributors: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Keywords: 李漁;閒情偶寄;智慧財產權;文化創意產業;出版產業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9-15 06:32:27 (UTC+0)
    Publisher: 亞洲大學
    Abstract:  「從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能學到什麼?」為本研究起心動念的初衷。清朝李漁在康熙十年(西元1671年)出版的《閒情偶寄》中,提出近似現代「智慧財產權」、「版權」的概念,在他亦士亦商的生涯中,經營芥子園書坊、「李家戲班」,因而被視為活在17世紀、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現代人。
      李漁開辦芥子園書坊,聲名大噪而屢受盜版之擾,在《閒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 箋簡〉中,除提出打擊盜版的聲明、警告、斥責、對簿公堂,甚至決一死戰也要捍衛智慧財產權的精神外,還可看出他所面對的假冒他人之功、占為己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盜版情形。
      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從文化創意產業,縮小產業範圍聚焦出版產業─同為李漁也從事的文創產業,再由智慧財產權的發展,探討智慧財產權的角色。透過研究範圍與限制的條件下,蒐尋臺灣出版產業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新聞案例,並以內容分析法分析、討論,藉以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為本研究目的之一。由李漁的相關文獻回顧與梳理,探究其現代性體現,再與臺灣現行文化創意產業產生聯結,期待可為相關產業提供不同的思維與參考,為本研究目的之二。最終,期待能藉由本研究現代與過去的跨時空對談,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嘗試探索中國歷史,莫要讓古人的智慧埋沒在西化浪潮,為本研究目的之三。
      承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發現,隨著數位媒體科技的日益創新,消費者喜好轉變,讓出版產業面臨困境,若想以「創意」開拓出版產業,或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的藍海市場,需在縝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下執行。制度的改變並非一蹴可及,但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與產業的永續發展性卻不容忽視。盜版的情形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或智慧財產權漸受重視,而銷聲匿跡,本研究認為智慧財產權的教育與推廣,不應只為相關產業所重視,更需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儘管「價值」會隨時空轉換,對於「利益」的追求亙古不變,但尊重與善良的初心不可無;真正有創意力、懂得創新的人或產業,才是擁有真金不怕火煉的最大財富。
    Appears in Collections:[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博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85View/Open


    All items in ASIA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